存档耽美文评、存档MBTI系列
存档各类影评、书评、音评
目前沉迷脆皮鸭文学无法自拔

桑德尔《公正》系列⑥——康德的[绝对主义道德推理]

康德基于【绝对主义道德推理】的“道德观”和“自由观”——责任与理性 

康德:科学是整理过的知识,智慧是整理过的人生(science is organized knowledge,wisdom is organized life)


  1. 康德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有绝对性的义务去尊敬别人的尊严,而不能仅仅把人当作一个工具,哪怕是出于好意?

  2. 康德的《纯理性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什么是道德的终极原则?什么是自由?

  3. 康德反对功利主义,他认为:作为个体的人,都有一定的尊严,我们必须尊重它。个人之所以是受到尊重的、或者是权利的拥有者,并不是源于我们支配和拥有自己,而是源于我们都是“理性的存在”。

  4. 我们都是“理性的存在”是指:我们都有理性,同时我们也是独立自主的存在,因此我们有能力自由地选择和行动。理性和自由并不是我们仅有的能力,我们还有痛苦和快乐、受苦和满足的能力。

  5. 康德并不反对功利主义认为的“个人自然地就回避痛苦,追求享乐”,但康德反对边沁认为的“痛苦和欢乐主宰了我们”,康德认为,是[我们的理性]使我们脱颖而出、与众不同,使我们成为了高于其他动物的存在,使我们成为不仅仅只有欲望的肉身。

  6. 自由主义者的“自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者毫无障碍的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但康德对[自由]给出了严厉而苛刻的定义:如果我们像动物一样,只追求享乐或欲望的满足而回避痛苦,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因为这样,我们就成了欲望和冲动的奴隶。在康德看来,自由是本能需求(欲望)的对立面。

  7. 康德坚持将[自由]严格地定义为是[自主]

  8. 那么为什么“他律”or“本能行为”的对立面就是[自主]呢?——因为康德认为:自然是受规律支配的,例如因果支配定律(eg:我们决不会认为一个在万有引力规律的支配下掉到地面上的球体是自由的,因为它是在自然规律的支配下遵循因果支配定律运动的)。


  • Kant’s conception of freedom:

        自由:to act freely(自由的行动)=to act autonomously(自主的行动)=to act according to a law I give myself(遵从我为自己设定的规则而行动,不是出于自然法则or因果定律)

        自由的对立面:heteronomy(他律)=to act according to desires I haven’t chosen myself(我的行动出于某种不是由我自己选择的偏好or本能欲望)


  1. 康德对“道德的定义”同样严厉而苛刻:行动自由,并不是指选择最好的手段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而是“选择目的”本身——当我们出于偏好or享乐采取行动时,我们成了实现目的的手段,而这个目的是外加给我们的。我们成了工具,而不是实现目的的主人。这就是我们的行动受“他律”的支配。另一方面,当我们根据我们给自己制定的规律,自主地行动时,我们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 康德认为:正是这种自主行动的能力,赋予了人类独有的尊严。尊重人类的尊严,意味着不仅仅要将人视为实现目的的手段,而且要将人本身视为目的。这就是为什么,为了某些人的幸福,而利用其他人,是错误的。

  3. 是什么赋予了行为的“道德价值”? 行动的道德价值,并非在于行为和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行为的道德价值与行为的动机有关,与意志的品质有关,与行为的意图有关(moral worth of an action depends on motive:do the right thing for the right reason)。

  4. 高尚的意志之所以高尚,并不是看它的效果,它本身就是高尚的。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一无所成,它仍像珠宝一样,因其自身而闪耀,它本身就蕴含了全部的价值。A good will isn’t good because of what it effects or accomplishes,it’s good in itself. Even if by utmost effort the good will accomplishes nothing it would still shine like a jewel for its own sake as something which has its full value in itself.

  5. 康德认为:只有基于[职责]的动机,才能赋予行为道德价值。原因是康德认为,我们所有[与偏好有关的动机]的对立面就是[责任],而“偏好”是指我们所有的欲望,所有依外部情况而定的渴望、喜好、冲动、诸如此类。


  • 康德[自由观]和[道德观]的联系:只有出于职责动机下的行为,才是有道德价值的行为,才是个人自主的行为,才是不受偏好、外界因素影响支配的真正自由的行为;

  • 康德提出要使人服从道德规范,确实需要一定的激励,而这个激励不同于“偏好”的那种激励——与道德相冲突的、满足个人利益的激励,而是一种对道德规范的崇敬

  • 是什么使得大家根据各自的理性,却可以最终得出同一个道德准则:作为自主的个体,之所以能得出同一个行为原则,是因为[理性]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实践理性,它不是个人特有的,不是我们的教养、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特定的利益,而是一种纯粹实践理性。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穷人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可避免地有时候要采用[绝对主义道德推理],有时候又要采用[结果主义道德推理]。这是因为两者都不是万能的,即使[绝对主义道德推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弥补“功利主义”罔顾人性尊严的缺陷,但它弥补的方式却是通过反向极端地去拔高人性来实现的,而过于拔高人性本质上也就是反人性。so maybe 认知事物就是要永远地在这种动态的矛盾对立中去寻求也许并不存在的平衡点。


  • 康德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回答了两个大问题:第一、什么是道德的最高原则?第二、为何有自由?

  • 几组二元论:

  1. [道德观morality]动机(motives):基于职责的动机(duty)&基于偏好的动机(inclination)

  2. [自由观freedom]决定意志的方式(determination of will):自主(autonomous)&他律(heteronomous)

  3. [行动的原因和理由reason]命令(imperatives):定言命令(绝对命令)(categorical)&假言命令(hypothetical)

([定言命令]:行为本身就是好的,意志本身就符合理性,是绝对性的,不参考或依赖任何其他目的的就是定言命令;[假言命令]:如果你想要X,就做出行为Y,它是目的-手段的推理,如果该行为是实现目的的手段,这个就是假言命令)


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的行动动机都是出于自利,康德不否认这一点,但康德认为,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却是那些超越了自我利益、审慎、偏好的能力。

康德认为:拥有情绪和感受并没有错,只要它们不是支持你做正确的事的原因。

康德对【定言命令】提出了两种描述:第一、普遍法则(the formula of universal law):如果在同一时间所有人都会遵循某个法则,那么它是普遍法则(检验某一种行为是否符合定言命令的方法是:将这一行为普遍化,看是否会形成悖论。将行为普遍化的过程可以让你看到,你的特定需要或欲望是否高于其他人的需要?是否可以合理化你的利益和需要、合理化把你的情况看成比别人的重要?);第二、把人视作目的(the formula of humanity as end):一个理性的人,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只是被其他意志利用的手段。

对于所有在[道德观]上有所执著的自由主义者来说,康德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精神导师,纯粹理性是太过于严苛,但它足以成为一把自我觉醒的钥匙。


【桑德尔《公正》系列】

桑德尔《公正》系列①——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缺陷

桑德尔《公正》系列②——穆勒对功利主义的补充

桑德尔《公正》系列③——自由(至上)主义的基本观点

桑德尔《公正》系列④——洛克对自由主义的延伸

桑德尔《公正》系列⑤——对洛克[同意]概念的进一步讨论

评论
热度(25)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Rina's | Powered by LOFTER